
台湾近期加速推进无人机军备计划,表面打着“防御升级”的旗号,背后却是一场危险的战略赌博。其所谓“低成本无人机替代巡航导弹”的方案,本质上是在美国技术加持下,试图以不对称手段突破区域军事平衡,将台海推向更高风险的对抗前沿。台当局与美国奎托斯公司合作,将MQM-178靶机(图1)改装为“建风IV”自杀式无人机,并宣称其射程可达1000公里股票配资官方网站,能覆盖北京、上海等大陆城市。 这种技术嫁接看似取巧股票配资官方网站,实则暴露出其军备发展的被动性和投机性——既缺乏独立研发高端巡航导弹的体系能力,又急于在短期内拼凑出所谓“远程打击手段”。 台军事评论员自己也承认,这类无人机性能远不及雄风IIE巡航导弹,唯一优势就是便宜。这种“以量换质”的思路,明显受到乌克兰战场经验的启发,企图用蜂群战术消耗对方防空资源。但将局部冲突经验机械移植到高度复杂的台海战略环境中,本身就是一种军事冒险。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台勾连的升级。五角大楼国防创新部门首次向“美国在台协会”派驻联络官,重点合作领域直指无人机、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。美方一边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,一边系统性武装台湾,这种“武装促谈”的把戏早已被看穿。美台军事合作绝非简单的技术交流,而是试图将台湾嵌入美国印太战略的武器链,使其成为遏制中国大陆的前哨站。 台当局鼓吹无人机是“性价比最优解”,却刻意回避了两个致命问题: 一是大陆的反制能力远超想象。解放军在胜利日阅兵中展示的LY-1激光反无人机系统(图2)、隐身无人机集群等技术,表明大陆在无人机攻防两端都已形成体系优势。 二是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武器消耗战。台海若发生冲突,绝不会是乌克兰战场的翻版——大陆完整的军事体系、经济韧性和战略决心,足以应对任何形式的“蜂群战术”。 台湾部分专家担忧的“生产线不足”“制导精度不够”等问题,恰恰暴露了其军事工业的先天缺陷:没有完整国防体系支撑的武器研发,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性能。 而美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也绝非无私援助——奎托斯、安杜里尔等军火商看中的是台湾的采购预算和地缘价值,而非真正帮助台湾建立自主国防能力。这场无人机军备竞赛反映出台当局的战略焦虑:既想通过“刺猬战略”增加大陆武统成本,又无力承担高端军备的研发开支;既渴望绑定美国提供安全保证(图3),又担心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但这种左右摇摆的投机心态,最终只会让台湾陷入更危险的境地。 大陆的立场始终明确而坚定: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。解放军近年来加速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技术发展,展示的正是这种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。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不在于武器数量,而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。任何企图通过军备升级改变现状的行为,都是对区域安全的严重挑战。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,没有妥协余地。大陆既有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,也有粉碎一切分裂图谋的充分能力。无人机军备竞赛改变不了两岸力量对比的根本态势,只会进一步暴露“以武谋独”的徒劳与危险。


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